施工资讯网
更具工程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施工资讯网 施工资讯网
施工资讯网首页 > 工程管理 > 浅谈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管理

浅谈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22-02-17 10:45    作者:施工资讯网    阅读次数:

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首先,施工地点不断变迁,作业人员流动性强;其次,建筑产品具有多样、一次性且体积庞大的特点;再次,建设项目的任务范围由施工合同界定。因而建筑业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且很大,属于高风险行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在建筑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也就尤显重要。

一般来讲造成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组织方面带来的风险,其主要因素为a 设计人员和工程监理工程师的技能; b承包商管理人员的一般技工的能力和素质;c建筑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素质和诚信度。

二、经济和管方面带来的风险,其主要因素为a工程资金供应条件;b合同风险;c现场条件;d事故防范措施和计划;e信息安全控制计划。

三、工程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其主要因素为:

a自然灾害;b岩土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c气象条件。

四、技术方面所带来的风险,其主要因素为:

a工程设计文件,b工程施工方案,c工程物资,d工程机械。

风险管理工作按经营活动的先后顺序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风险管理:

1、投标前的管理;2、合同协议签订期的风险管理;3、 施工阶段的管理;4、维修期内的风险管理。

1、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投标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投标报价的准确性。报价准确与否不仅关系到投标的成败,同时直接影响施工阶段的经济效益。

1.1 投标阶段的风险辨识。投标过程中既要考虑如何得到工程项目,又要考虑如何从工程中赢利。这就需要分析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1.1.1主观方面的因素清楚认识是来自己本企业自身的各项业务能力,主要有:

1.1.1.1作业队伍和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的技术水平,当作业队伍实力不能满足工程进度要求,和技术力能不能达到工程技术要求水平时,即使中标也将会给今后的施工留下隐患。

1.1.1.2机械设备能力,器材设备的交货条件。

1.1.1.3对工程的熟悉程度和管理经验;

1.1.1.4中标后对今后本企业的影响,如为了企业今后在某一区域的业务发展或为后继工程做铺垫,可以牺牲眼前的利益。做此种决策时尤其是进入一个不太熟悉的地区时应组成专家组对各种信息仔细分析、论证。

1.1.1.5以往对类似工程的经验。

1.1.2客观方面的因素是企业自身以外的各种因素,主要有:

1.1.2.1工程的全面情况。包括图纸和说明书,现场地上,地下条件(如地形、交通、水源、电源、土壤地质、水文、气象等),这些都是核实工程量拟订施工方案,预算措施费的依据和条件。

1.1.2.2业主及其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资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社会关系、个人性格和作风。社会上有个别业主恶意拖欠工程款,不履行合同,又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包庇,往往使外地企业陷入经济纠纷的泥潭进退两难。还有的业主业务水平低,工作能力有限,空有规划而无发展前景,企业自身经济难以保障时,其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也难以兑现。这些都是直接关系今后在施工承包结算中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因而全面掌握业主各方面的信息至关重要。

1.1.2.3 劳动力的来源情况,如当地能否招募到比较廉价的工人,以及当地工会对承包商在劳务问题上能否合作的态度。

1.1.2.4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的供应来源、价格、供货条件以及市场预测等情况。

1.1.2.5 专业分包,如卫生、空调、电气、电梯等的专业安装力量情况。

1.1.2.6银行贷款利率,担保收费。

1.1.2.7当地各项法规、工程管理条例以及技术规范等。

1.2投标阶段的风险控制。

1.2.1投标作价时可采用的方法。投标作价时对什么工程定价应高,什么工程定价可低或在一个工程中在总价无多大出入的情况下,对哪些分项工程单价宜订的高些,哪些分项工程单价宜订的低些,这对今后施工过程中减小财务压力和因分项工程分包不明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要注意报价畸高畸时而导致废标。例如:

1.2.1.1对施工条件差的工程,造价低的小型工程,自己施工上有专长的工程以及由于某些原因自己不想干的工程,报价可高一些,结构比较简单而工程量又较大的工程(如成批住宅区和大量土方工程等)短期能突击完成的工程,企业急需拿到任务以及投标竞争对手较多时,报价可低些。

1.2.1.2特殊构筑物等工程报价可高,一般房屋土建工程则报价可低。

1.2.1.3对能先拿到钱的项目(如开办费、土方、基础等)的单位可定得高一些,有利于资金周转。

1.2.1.4估计到以后会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单价可提高。工程量会减少的项目单价可降低(如装饰工程和安装工程很可能被甲方分包出去的工程)。

1.2.1.5图纸不明确或有错误的,估计今后会修改的项目(如地面工程和门窗工程、屋面工程有很大可能被甲方变更的工程)单价可报低些,但应注意变更后项目单价要按现行预算定额进入决算。

1.2.1.6没有工程量,只填单价的项目(如土方中的挖淤泥、岩石等备用单价)其单价宜高,因为它不在投标总价之内。这样做既不影响投标总价,以后发生时又可获利。

1.2.1.7暂定金额的估计,分析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大的可定高些,不一定发生的可定低些。

1.2.2投标前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有现金、银行保函、保兑标、银行汇票或现金支票几种形式,投标人应尽量选用银保函和保兑支票。

2、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管理,合同是约束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性文件,因而在合同签订前,应该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然后通过合同条文进行约束,以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合同条文应准确、严密并易于施工过程中的执行。

2.1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辨识。合同通用条款中一般可通过a.甲乙双方的项目负责人b. 付款方式c.工期d.价款调整e.工程量变更f.不可抗力g.违约索赔及争议、保障、保险及担保等六项条款中的内容对应工程实际情况,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是否已利用其合同条款内容进行规避,如没有则承包商应在合同谈判中将未尽事宜列入专用条款中。

2.2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

2.2.1合同中应在专用条款内约定业主派驻施工现场的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职责以便明确日常文件资料往来签字的法律较力。明确可具法律效力的文件形式 (例如:例会记录、各种会谈纪要、进度计划、报告等) .因为业主对于有关增加费用的洽商文件比较敏感,往往是故意拖延不签,然而通过会议记要的形式把洽商内容写入会议记录,与会人员都要签字。按合同通用条款“当承包商向业主发出变更报告(或索赔通知)后的28天内,业主(或业主代表)未予签复,更认为业主已经认可,的规定来解决洽商的问题。

2.2.2关于款项支付方式的条款。工程合同的付款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即预付款、工程进度款、最终付款和退还保留金。

2.2.2.1在合同谈判中应争取较多的预付款,但有时业主在给付承包单位预付款的同时要求承包方提交同等数额的履约担保,承包方可以银行保函的形式向业主提交履约担保。这样即有利资金周转,同时预防业主在预付款阶段内的违约行为。有时业主不给预付款或前期施工阶段不给付进度款,需承包方垫资,这时承包方应要求业主提交要履约担保,以防业主的违约行为。对于业务水平低、工作能力低、信誉度不可靠的业主,必要时还需签订担保合同,通过保证、抵押、留置和定金的担保形式保证合同能够得到全面按约履行,或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2.2.3合同工期条款中有以下原因可能造成工期延误,需在合同谈判中加以明确。

2.2.3.1发包人不能按专用条款的约定提供开工条件。

2.2.3.2发包人不能按约定日期付工程预付款、进度款,致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

2.2.3.3工程师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所需指令、批准、图纸等,致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

2.2.3.4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加。

2.2.3.5不可抗力。

2.2.3.6一周内非承包人原因停水、停电、停气造成累计超过8小时。开槽后不可预见的地质基础异常情况。

2.2.4.1建设工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受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的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建设工程实践中,价格向上调整的机会远远大于价格下调,有时最终价格调整金额会高达合同总价的10%甚至15%以上,因此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尤其是在合同谈判阶段务必对合同的价格调整条款予以充分的重视。

2.2.4.2一般对于一次性包死的单价合同,如发包人在原招标文件中未明确工程量变更部分的限度,则谈判时应要求与发包人共同确定一个“增减量幅度”,当超过该幅度时,承包人有权要求对工程单价进行调整,从而减少合同单价比预算价低的分项工程,因工程量的增加而于损失加大的风险。

2.2.5单价合同如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附时应以实际工程量为准。

2.2.6不可抗力的条款内容,一般合同通用条款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包括战争、暴乱、毒气污染、地震、台风、灾害性气侯等,但以下四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签订合同时应加以明确:

2.2.6.1业主把未交工的工程提供给其它分包商做为临建使用, 造成成品保护费用增加。

2.2.6.2由业主使用或占用合同规定提供给他的以外的任何永久工程的区段或部分造的损失。

2.2.6.3由于发生重大疫情而造成的禁运,从而发生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的损失。

2.2.6.4业主提供设计不当造成的损失。

2.2.7索赔的条款中承包商应注意的问题:

2.2.7.1业主违约:由于业主没有履行合同责任,没有正确地行使合同赋予的权力,工程管理失误,而给承包商带来的损失。

2.2.7.2由业主使用或占用合同规定提供给他的以外的任何永久工程的区段或部分造成的损失。

2.2.7.3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而造成的工期延误、相关费用增大而造成的损失。

2.2.7.4合同错误:合同条文不全、错误、矛盾有异议,设计图技术规范错误等而造成的损失。

2.2.7.5合同变更:变更协议、备忘录、修正案、发包人下达工程变更指令等。

2.3合同管理:在实际工程中与合同相关的资料面广量大,形式多样,若资料不全虚假等原因,都会对工程的交工、工程款的索要及索赔带来较大影响,因而承包人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合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以便于资料的使用。

2.3.1合同资料的收集:合同资料除各种合同文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图纸以外各种变更指令、工作指令、签证、会谈纪要、进度计划、施工日记、施工记录资料等都是合同资料收集的范畴。

2.3.2资料整理:原始资料应按使用要求分类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应注意各种资料的联系性。在时间和内容上应相互对应,逻辑关系正确(如某些签证的内容和时间应与施工记录的时间、内容对应)避免因相关资料时间内容前后不一而造成资料的虚假。

2.3.3资料的归档,所有合同管理中涉及到的资料不仅目前使用,而且必须保存,直到合同结束,为了查找和使用方便必须建立资料的文档系统 .

3、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施工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组织、管理、技术三个方面。

3.1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的选择,根据施工项目的性质、规模、内容及要求,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圆满完成施工任务的关键。如选择不当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一般来讲有四种组织形式。

3.1.1对于大型项目、复杂项目、工期紧的项目可选择工作队式项目组织形式,他要求人员素质提高,专业人才多,职工技术素质较高,管理水平较高,基础工作较强,管理经验丰富。

3.1.2对于小型项目,简单项目只涉及个别少数部门的项目可选择部门控制式组织形式,他要求人员素质一般、力量不大、人员构造可单一;管理水平一般、基础工作和施工经验一般的即可,部门可以直线管理。

3.1.3对于项目地点就在施工企业所在地区、且多工种多部门多技术配合的项目,管理效率要求很高的项目,可采用乱世阵式项目组织形式,他要求企业人员文化素质、管理素质、技术素质很高,管理人才多,人员一专多能,要求管理水平很高,管理渠道畅通、信息沟通灵敏、管理经验丰富。

3.1.4对于大型项目,远离企业基地项目应选择事业部式项目组织形式,他要求人员素质高,项目经理强,施工经验丰富,专业人才多,要求项目部经营能力强,信息手段强,管理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

3.2管理风险,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

3.2.1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分析危险源,制订控制目标、控制程序、规章制度(特殊工种作业必须执行执证上岗制度)。安全措施、资源配置,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2.2成本管理:开工前必须认真学习合同,把合同各条款吃透,进行两算对比,既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清单单价与实际单价比较找出差异,然后有针对性的制订成本控制计划。实际工程量比清单量低的,看是否能够根据合同条款的约定据实调整,若是一次性包死不能调整的看是否能通过设计变更或洽商的形式调整原做法,然后根据变更内容对变更后的工程进行重新核算认定。一般来讲投标报价都是综合报价,但在制订施工成本计划时应按施工成本的构成制订成本计划,即按成本的构成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措施费、间接费。并针对以上费用项目分别制订成本预控目标,并按目标值在施工中严格加以控制。

3.2.3进度管理:利用网络计划制订科学严谨的进度计划,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要留有余量以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每个月的调整进度计划要及时报送业主审批,以备由于业主原因造成工期延期时作为索赔依据。

3.2.4质量管理:依据工程特点,确定质量目标,制订相应的质量计划,通过对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方法、劳动手段施工环境,五大要素的有较控制实现质量目标。

3.2.5组织和协调:在施工过程中项目会受到来自诸多方面的干扰。有来自人为方面的干扰因素,还有来自材料、资金、机械、环境等方面的干扰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施工中的主要干扰因素。

3.2.5.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指挥不当、控制协调不力、责任不清、行为有误等。这需要做好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的协调工作。内部人际关系的主要是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亲和力,促进相互之间的工作支持,另外还可以通过调解、互谅互让来缓和工作之间的利益冲突,化解矛盾、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内部组织关系协调主要是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效协作的工作。分工的协作同等重要,合理的分工能保证任务之间的平衡匹配,有效协作既避免了相互之间利益分割,又提高工作效率。外部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协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友谊、增进了解、相互支持、缩短距离,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有效的避免和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3.2.5.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复杂多变,既有劳动环境又有社会和行政环境。这需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当地的环保、环卫、交通、治安、绿化、行政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提前做好应做的外事工作。特别强调施工进场前业主已办理好施工许可证,这是国家保证项目工程已具备各项开工条件的法定文件。是开工后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

3.3施工中技术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3.3.1图纸会审和设计文件的学习。通过图纸会审学习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以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3.3.1.1总平面图与施工平面图的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专业之间平、立、剖面图之间是否有矛盾,标高是否有遗漏。

3.3.1.2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建筑图与结构图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制图标准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是否有钢筋明细表,如无,则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构造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如钢筋锚固长度与抗震要求是否相符等。

3.3.1.3施工图中所列各种标准图册施工单位是否具备。

3.3.1.4建筑材料来源是否有保证。图中所要求条件和能力是否有保证。

3.3.1.5地基处理方法是否合理。建筑与结构构造是否存在不能施工、不便于施工,容易导致质量、安全或经费等方面的问题。

3.3.1.6工艺管道、电气线路、运输道路与建筑物之间有无矛盾,管线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3.3.2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既是工程项目总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又是最终结算时的结算依据,所以在编制过程中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做到面面具到。工程总进度的编制既要紧凑又要留有余地。施工技术措施和主要施工工艺要科学合理实际指导性强。

3.3.3施工中各种质量保证资料和质量管理资料要与实际形象同步进行并及时签字。对于有利于工程经济和进度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要积极的与业主或监理协商采用。对于洽商和变更资料要及时签字认证并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

4、维修期内的风险管理。承包人应力争以维修保函来代替发包人扣留的保留金、维修保函对承包人有利,主要是因为可提前取回被扣留的现金。而且保函是有时效的,期满将自动作废。同时,它对发包人并无风险,真正发生维修费用,发包人可凭保函向银行索回款项。因此比较公平。维修期满后应及时从发包人处撤回保函。

总的来说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流程可归纳为四方面的内容即:

a风险辨识,分析各阶段主要存在哪些风险;

b风险分析,对各种风险衡量其风险将对即定目标产生何种影响,影响的概率多大,影响的程序多深;

c风险控制,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采取何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规避或降低风险量;

d风险转移,如对难以控制的风险进行投保。总之风险管理是为了使既定目标得以实现,风险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市场开发部门、预算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诸多部门,必要时还需法律咨询部门的介入。因而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工作,各部门都应有自己相对的风险管理职责,但其职责不是独立的,单靠某一部门和在某个阶段进行风险管理工作都是片面的,也不能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因而相关职责部之间,应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建立各相关职责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程序,并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浅谈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管理

TAG标签,风险工程施工风险工程施工方案风险工程施工图

上一篇:项目管理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下一篇:工程变更控制管理

施工设备
建筑材料
施工人员
工程管理
施工防护
建工文档
最新资讯
工程施工
工程资质
规范标准
相关政策

建筑资质代办专业顾问:

赵经理

13198516101